文明出行,欢乐五一!
就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期间,我们行走在祖国的壮美山河时,参观历史悠久的古镇古建筑群时,或约上三五好友郊外野炊时,是否见到过河面漂浮的塑料瓶与食品袋?是否总能听到他人的呼喊与喧哗?是否总会有那么一两好友肆意吸烟、垃圾乱丢?
我们希望能得到越来越多的否定式回答,可遗憾的是,无论在媒体上,还是在周边,总会发现乱丢乱弃、乱涂乱画、高声喧哗、插队买票、践踏绿地、摘折花木等各种与文明背道而驰的行为表现,更有些游客,不尊重当地民族宗教习俗,大大伤害了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感情,如部分游客在甘肃省肃南县转经轮旅游时,攀爬到转经轮扶手上,踩到或坐到信众敬献的哈达上面照相,此般不文明行为着实令人生厌。
这一方面反映出部分游客素质较低,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制度与管理上的漏洞。虽然在民法总则的“绿色原则”中早有规定“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,应当保护环境、节约资源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”,亦有《国家旅游局关于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》《旅行社条例》等制度,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游客不文明行为的“道德成本”和“信用成本”,但这些规定、指南、公约等多为倡议式条款,对游客的硬性约束不多,导致了其无法发挥应有的效力。
不仅如此,当前相关法律的制定主要侧重于保护消费者权益,而对消费者自身的义务和责任没有相应规制,使得消费者权利意识彰显,义务意识显弱,因此仍然需要法律来约束。这就要求相关部门一方面要通过多种途径加以引导,另一方面要依靠制度、法律来约束和规范,做到让每个人把文明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。
文明重在细节,更重在坚持。作为游客中的一员,亦应让文明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,如在出行前,不仅要查询目的地天气、位置、交通等信息,更要了解当地风俗文化、宗教信仰、生活习惯、价值观等,做到事事了然于胸,举止适可而止。同时,在旅途中,自觉做到呵护一草一木,爱护历史文化古迹,按要求拍照留念,控制说话音量,尊老爱幼,谦让有序,爱护环境,低碳出行等,用文明享受行程,用文明赢得尊重。
国内相关财富热线
综合热线:0570-3832366
大客户(广东):13306700933
福建:13905065943
温州:13362010878
华东及西南:13362010878
网址:www.twcdj.com
电子邮件:sales@twcdj.com
传真:0570-3832577
地址:衢州市东港开发区绿川北路2号
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
高端智能裁断技术与服务供应商
液压裁断机国标与行标主起草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