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8:抗洪救灾

首页标题    新闻中心    新闻杂谈    1998:抗洪救灾

 

IMG_256

有了1998,我们都应该成熟了一茬。

1998:抗洪救灾

“能够在几十年后仍被我们记得的事情,该算是大事了。”《中国青年》在1998年的“青年论坛”中提道:“1998年,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为我们的国家奉献了爱心。那场波及南北的大洪水,以及我们在洪水面前空前团结的故事,足以成为未来一个永久的话题了。”

1998年7月至9月,中国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,造成4150人死亡,经济损失达2551亿元人民币。

这一年,《中国青年》多次报道了这场灾情和抗洪救灾的近况。第10期《洪水中壮丽的共青团旗》中记录道:“7月22日,一个年轻的生命在洪水中消失了。”33岁的彭志龙是湖北市大治区后畈管理区共青团总支书记,在从洪水中救出30多人后,不幸壮烈牺牲。

IMG_257

 

这场抗洪救灾持续了1998年的整个夏季,全国牵挂萦怀。这一年第10期《青年志愿者——抗洪救灾中的亮丽风景》一文中也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:7月30日上午,26岁的丁静来到湖南有线电视台,对值班编辑说:“我是下岗工人,看到灾区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我很着急,却没钱可捐,但我有力气,我想到抗洪救灾一线去,请你们帮我想想办法。”湖南团省委连夜行动,决定成立“省会青年志愿者抗洪救灾服务总队”,短短几天后,一支由500名青年志愿者组成的队伍奔赴到了抗洪一线。

跟随灾情,《中国青年》在同年第10期后续文章《98大洪水,机遇在哪里?》中写道:“人们的心为每一次险情而揪紧,为每一次化险为夷而欣慰,为每一个抗洪英雄骄傲。”

随着洪水渐渐退去,《中国青年》也面向现实提出问题:“这次洪灾对国计民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?对正在艰难爬升的中国经济意味如何……”

时任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邱晓华在采访中表示:“这次抗洪救灾,全国人民万众一心,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。这种精神的激励作用是很大的,信心对经济增长有时候也起到重要作用。”

1998年,《中国青年》在第12期《我们在成熟》一文中这样写道:“如果说‘成熟’意味着对历史的回味和汲取,有了1998,我们都应该成熟了一茬。”

这一年的尾声,是在对改革开放20年成就的回顾中度过的。“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正以空前的速度在我们身边发生着,昨天还在流行着《相约1998》,要不了多少天,这歌于我们又会像《恋曲1990》那样遥远了。”

时间飞速向前,1998年的《中国青年》在时代的洪流中记录着当下的“创新精神”,在第11期《创新是新时代的要求——<中国青年>创刊75周年自勉》中说:“每一个时代的青年都有着他们具有时代特点的追求和理想,而创新是青年的使命,也是杂志自身发展的要求”;也数次对“知识经济”的特征与话题进行了探索,在第4期《关于知识经济的话题》中谈论着“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是密不可分的,我们确实可以有把握地说,当人们谈论知识经济时,他们大致也就是在谈信息时代”;在第12期《到西部寻找魂魄》中,介绍了几代人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新疆发展的过程……

当下,面对新世纪的临近,《中国青年》说:“进入新的状态,是青年人成长的必需,是我们年轻一代在参与改革事业的过程中要不断面对的课题。还是那句话:一万年太久,只争朝夕。”

 

国内相关财富热线


综合热线:0570-3832366

大客户(广东):13306700933

福建:13905065943

温州:13362010878

华东及西南:13362010878

网址:www.twcdj.com

电子邮件:sales@twcdj.com

传真:0570-3832577

地址:衢州市东港开发区绿川北路2号

 

2019年5月9日 16:25
浏览量:0
收藏